2022-04-19 16:04:52 浏览数:0
宋希云,男,生于1961年12月,曾任青岛农业大学校长 ,党委副书记。山东省农业专家顾问团总团副团长、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位,曾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
研究方向
(1)遗传育种(2)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山东省农业专家顾问团总团副团长、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作物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转基因安全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农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常务理事。
先后为农学、蔬菜、农教、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等专业讲授《田间实验与统计方法》、《现代农业实验统计》、《生物统计学》、《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等课程;为研究生讲授《高级遗传育种》课程。指导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和农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0人。
(成果名称 本人位次 奖励等级 奖励名称 颁奖单位 时间)
1.1992,小麦经济性状遗传规律研究 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第四位
2. 1998,小麦胚乳贮藏蛋白免疫化学特性及其在品质育种中的应用 省教委优秀论文三等奖 第一位
3.2002,小麦品质性状抗体探针文库的构建 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第一位
4.2003,小麦品质性状抗体探针文库的构建 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一位
(教材名称 本人位次 出版社 出版社所在地 出版时间)
1.《山东玉米》,参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北京,1999.
2.《统计学》,参编,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北京,1994.
3.《现代科技与人文大观一农业小博士》,副主编,华侨出版社,1995.
4.《现代农业试验统计》, 第三作者,中国计量出版社,北京,1999.
长期从事植物遗传育种与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发改委yl23411永利官网、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青岛自然科学基金等12项科研项目。对免疫化学技术在植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制备了能够识别小麦胚乳贮藏蛋白高分子量谷蛋白单一亚基的单克隆抗体;在蛋白质分离、纯化、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收集、创新了大量玉米特异种质资源,选育了一批玉米自交系,主持选育了玉米杂交种莱农糯6号、莱农糯10号、莱农糯7823和莱农糯38号等,参与了鲁玉16、莱农14、LN3、LS201等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杂交种的选育与推广。先后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进步奖4项;公开发表有关学术论文60余篇,参编著作4部;获作物新品种专利4项,正申请2项。近期科研项目:高产优质抗逆加工用玉米新品种培育、玉米简化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利用单倍体育种技术创制抗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新种质的研究等。
学术成就概述
主持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项目名称 起止时间 项目来源 项目编号 经费总额 主持/参加 位次)
1. 国家商品粮基地(青岛)育种体系建设,2007-2009,国家发改委(发改农经[2008]816号),490万,主持,第一位
2. 胶东丘陵玉米高产稳产节本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2007-2009,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2A09-JS03),100万,主持,第一位
3.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粮食丰产工程、胶东丘陵小麦玉米高产稳产节本增效技术模式研究与示范,2004-2006,科技部(2004BA520A08-JS04),33万,主持,第二位
4. 玉米简化高效栽培技术研究,2007-2009,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项目,50万,主持,第一位
5. 专用玉米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科技成果转化开发推广,2007-2009,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鲁科农社[2007]88号),20万,主持,第一位
6. 高产优质抗逆加工用玉米新品种培育,2008-2010,省农业良种工程重大课题子课题(鲁科农社字[2008]167号),25万,主持,第一位
7. 玉米优质高产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开发,2009-2011,青岛市科技局(09-1-1-70-nsh),25万,主持,第一位
8. 利用单倍体育种技术创制抗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新种质的研究,2007-2009,青岛市科技局(07-2-3-6-jch),10万,主持,第一位
获奖科技成果
(成果名称 本人位次 奖励等级 奖励名称 颁奖单位 时间)
1. 小麦经济性状遗传规律研究,第四位,省级奖励,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省科技厅,1992
2. 小麦品质性状抗体探针文库的构建,第一位,省级奖励,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省教委,2002
3. 小麦品质性状抗体探针文库的构建,第一位,省级奖励,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科技厅,2003
(代表本人学术水平的论文,20篇左右,包括外文)
(论文名称 刊物名称 作者位次 出版时间 期号 起止页码)
1. 低温胁迫下玉米叶片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分析,玉米科学,通讯作者,2009,17(1):96-98
2. 花粉直感对普通玉米子粒淀粉含量的影响,玉米科学,通讯作者,2009,17(1):89-91
3. 玉米SSR连锁图谱构建和抗弯孢菌叶斑病的QTL分析,华北农学报,通讯作者,2009,24(2):27-31
4. 玉米弯孢叶斑病菌生理分化与遗传多态性研究,玉米科学,第三位,2009,17(1):139-142
5. 玉米弯孢叶斑病菌生理分化的同工酶及蛋白分析,中国农学通报,第三位,2009,25(06):186-189
6. 长期定位施肥对夏玉米氮代谢的影响,中国农学通报,第四位,2009,25(02):85-88
7. 长期定位施肥对夏玉米光合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中国农学通报,第三位,2009,25(15):136-139
8. 玉米新月弯孢菌产毒素条件的研究,中国农学通报,通讯作者,2009,25(15):22-25
9. 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的几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植物生理学通讯,通讯作者,2009,45(5):487-490
10. 长期定位施肥对夏玉米酶活性的影响,玉米科学,第四位,2009,17(3):116-119,123
11. 玉米抗寒性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典型相关分析,玉米科学,通讯作者,2009,17(3):87-90
12. 快速蛋白液相色谱分离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方法的研究,山东农业科学,通讯作者,2009,5: 98-101
13. 小麦谷蛋白大聚合体提取方法和积累过程的初步研究,山东农业科学,通讯作者,2009,5: 24-27
14. 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功能的体外鉴定,作物学报,通讯作者,2008,34(11):1910-1915
15. Polyclonal Antibodies to Grain Gliadin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Wheat Quality Prediction, Cere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通讯作者,2008, 36(1):117–124
16. 冷激对玉米幼苗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组分的影响,玉米科学,通讯作者,2008,16(2):83-87
17. 部分玉米种质资源对弯孢菌叶斑病的抗性评价,玉米科学,通讯作者,2008,16(3):126-129
18. 小麦和黑麦品种醇溶蛋白的比较分析,麦类作物学报,通讯作者,2008,28(1):56-60
19. 花生网斑病菌侵染对寄主防御酶活性的影响,花生学报,第五位,2008,37 (1):26-28
20. 小麦高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分离纯化方法的研究,山东农业科学,通讯作者,2008,(1):1-4
1.《山东玉米》,参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2.《统计学》, 参编,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4.
3.《现代农业试验统计》, 第三作者,中国计量出版社,1999.
邮编:266109 电话:0532-58957727 邮箱:qnxczxxy@163.com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长城路700号
鲁ICP备13028537号 -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版权所有:yl23411永利(集团)有限公司官网 网络信息员:0532-8655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