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2 09:50:03
浏览数:0
孙娟,女,内蒙古赤峰人,草业生态学博士,教授。青岛农业大学草学一级学科负责人。教育部草类学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农业部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站站长。中国草学会理事,中国草学会草产品加工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山东省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青岛市畜牧专家。美国The Samuel Roberts Noble Foundation 高级访问学者。
研究方向
开展优质牧草品种的筛选、栽培、杂草防控及植物产品开发方面的研究
主要成就
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金佛山自然保护区外来植物种的确定及其入侵机理研究”, 国家牧草品种区域试验项目“全国牧草品种区域试验”,公益性农业行业专项“不同区域草原承载力与家畜配置”,国家十一五支撑项目“牧草育种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开发”、省发改委“飞机场草地生态防鸟击事件”等12个项目,项目资金近500万元。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个,获得软件著作权3个,主参编著作7部,制定地方标准3个,在SCI、一级学报等发表论文80余篇。孙娟教授创建了“青岛农业大学草业科学实验室”、“经济草本植物应用研究所”和“农区草业发展研究中心”。 组建了草学团队,核心团队成员10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讲师1人,实验师1人,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站长1人,山东省牧草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1人,山东省牧草创新团队胶州试验站站长1人。孙娟教授在担任(2011-2015)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青岛综合试验站站长期间,参加了“山东省推进“粮改饲”促进草食畜牧业发展试点方案”省长座谈会,成功谏言山东省成立了山东省牧草创新团队,成为了山东省牧草产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孙娟教授团队主要开展优质牧草品种的筛选、栽培、杂草防控及植物产品开发方面的研究,目标在于充分发挥牧草的肥田、低污染、低消耗等优势,采用复种、套种、轮作等技术将优质牧草引入中低产农田,科学控制杂草和病虫害,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单位面积的草畜产品产出量。近五年,筛选出了适宜山东种植的苜蓿和青贮玉米品种,并且集成了种植、病虫害防治、施肥除杂等配套技术;发明了苜蓿田冬休季复种冬牧70黑麦技术,该技术能够使每亩田减少施肥30%的情况下蛋白质产出量提高近20%,有效降低了农业的面源污染,增加了经济效益;获得了苜蓿与冬小麦、青贮玉米的轮作技术;研制了苜蓿茶新产品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开展了苜蓿饲喂奶牛、家禽和天然草原青干草饲喂肉羊、奶山羊的研究,获得了科学种草养畜的数据库;在山东省建立了8个种草养畜示范基地,并辐射带动苜蓿和青贮玉米等牧草26万亩。